找到相关内容94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尊佛两尊菩萨的教育意义

    行。王阳明提倡‘知’‘行’合一的学说就是从佛教来的。佛家讲‘解行相应’,他老人家把名词换成‘知行合一’,搞起他的哲学了,其实他的哲学完全从佛法脱胎而得的。‘解’、‘行’;就是‘理’、‘事’。通常我们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3058997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发展观

    同时辅以身心的实践。以佛教的观点来说,解行相应、心法相应、法法相应,才是研究宗教的最好方法与最佳途径。  当然,我们更需要一批又一批高僧大德、有识之士深入经藏、博通古今、会通中西、潜心研究佛教的教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3859069.html
  • 论菩提心和空性见

    空性。  慈悲心和空性见又是什么关系?从真谛上说空性见是解,从俗谛上慈悲心是行,解行并重,二者兼而有之,相互圆融。  在我的观念里,菩提心即是慈悲心,慈悲心也是平等心。要想证得空性必须从慈悲心下手,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4360935.html
  • 唐密与藏密及东密的不同

    特快,这是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的。  唐密是解行相应显密交融,能融摄一切佛法  就现在的情况来说,藏密重在实行,忽视法理解释,东密偏于说义理,而疏于实践,两者都有偏向,藏密黄教虽亦重显教,但将显教与密教分开来学,只将显教作为密教的佛学基础,习显教便是习显教,并非将显教与密教融合来学,既非解行相应,更不能显密交融。  唐密一向提倡“解行相应,显密交融,”由解行相应故,行者对自己的功行,可明明白白,不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4062136.html
  • 秽迹金刚决疑论

    又其印咒下每有“急急如律令”之句,未知郎翻梵语“娑婆诃”之意,或是中国道教的杜撰,此可疑者五。今列出用以就教高明,笔者才学肤浅,解行未臻,实不敢断其真伪。  自古诸经论如“楞严”,“大乘起信论”,“地...

    吴锦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3564933.html
  • 简论佛教哲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

    的智慧之花。与之相反,佛教哲学是行知合一的生命智慧学,知其理、行其法就必定成就终极自自,彻悟万有奉体。宋明理学对于我们佛教徒来讲,是一个历史教训,它告诫我们仅追求真理之情不行,还要有亲证之志,解行相应...

    胡晓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4465367.html
  • 三世宗萨仁波切浅谈佛法

    一位解行相应的大成就者,影响力遍及红、白、花、黄四派。而今的宗萨钦哲仁波切除了已被认证为教法传承的持有人外,其犀利的词锋、迅捷的辩才,更成为众多信徒的瞩目焦点,相信读者也会对抄这样一位仁波切感到兴趣。...

    朱纪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2067624.html
  • 幻生法师留给教内外的端整僧格

    解行的宗趣与伴侣,静得不落寂寞,动得能涉繁华,于动静中体现佛法而施设佛事,佛法妙理与佛事净轨,则念念处处都通贯得不偏(邪)不杂(滥),能立能破。印公平生教授学众的三乘共法与一乘不共,莫不这么总持而统汇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3168995.html
  • 天台宗修法

    起缘。后慧思传智顗,智顗再发挥,终于形成以“一念三千”和“三谛圆融”为中心思想的独立学派。智顗一本师传的宗旨,教观总持,解行并进,一变当时南义北禅的佛教学风。著有《法华玄义、《法华文句》、《摩诃止观》...

    智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569609.html
  • 回避问题不是真正的尊重

    回避问题不是真正的尊重   金陵刻经处:吕建福    关于“佛教教育”,就佛教本身而言,必定是学修并重的,也即是通常所说的是“知行合一”的教育,这是由佛法的特质和“解行并重”的修学原则决定的。佛学非一般知识之学,而是由解而行以至证悟解脱的实践之学。近代学院佛教教育有侧重知识教育的倾向,有其历史原因。应该说是对传统丛林...

    吕建福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1571078.html